桐城文明网

桐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  桐城市文明办  主办

桐城文化

【原创评论】让移风易俗在桐城大地相沿成习

来源:桐城新闻网   发布时间:2022-09-19

推进移风易俗、建设文明乡风,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。近年来,中央、省、市深入开展一系列破除陈规陋习、推动移风易俗、传播文明理念、涵育文明乡风的行动,不仅让人民群众成为乡风文明建设的主体,也成为了文明乡风建设的受益者,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、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。

当前,桐城市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已取得了积极成效。我市范岗镇合安村丁光明、黄玉美夫妻将子女转来六千元生日贺礼全部捐赠给村公益事业、共享单车迎亲车队等一些移风易俗的先进事例,都彰显着桐城社会良好风气已逐步深入人心。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我们身边仍存在一些陋习旧俗:红白喜事铺张浪费、大操大办,村民之间盲目攀比、相互较劲,这些现象不仅加重了群众负担,也恶化了社会风气,正所谓,推进移风易俗正当其时也任重道远。

推进移风易俗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让“口袋富”助推“精神富”。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是促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前提。各镇村可以结合乡镇产业特色,积极培育家庭农场、种养大户、合作社、农业企业等新主体,推进农村土地入股、土地流转等多种经营方式,提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,让百姓走上产业发展的致富路。同时也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,积极发展特色产业、休闲农业、乡村旅游、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,随着收入的提升,可以让村民们的思想观念积极发生转变,为了发展好产业,村民们会摒弃传统冬季打牌、赋闲的陈规陋习,积极学习种植、生产、销售新知识,了解市场拓展客户,实现“冬闲人不闲”的目标。不仅可以走上了特色产业致富路,也能用自身的言行传递勤劳、奋进的文明新风。

此外,推进移风易俗,崇尚文明新风,更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,用榜样的力量引领社会新风,形成崇尚文明、勤俭节约的风气。同样在移风易俗工作中,群众看党员干部,要抓住重要“节点”,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引领示范作用,以正确导向和行为示范带领基层群众移歪风、易陋俗、立新风。基层要全面加强好人线索、先进典型摸排,深入开展政策宣传活动,深度挖掘身边的好人好事,利用媒体网站、道德讲堂、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等渠道,积极对“身边好人”、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进行宣传。此外,当前我市正在大力开展老年学校建设,学习的主体都是老人,他们普遍在基层生活,思想观念比较保守,对于一些移风易俗的具体要求认同度可能不高,这就需要我们抓住老年学校开班的关键时刻,完善老年教学服务和教学课程,促进老年学校与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相互融合,让教育引导和氛围营造成为移风易俗工作的关键一环。

移风易俗,归根结底便是落实到个人,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需要每一个基层群众真正参与其中。在黄甲镇石窑村,率先开展“信用积分”建设,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“积分”管理,积极倡导节俭办事、文明理事,通过移风易俗,净化了社会风气,树立了文明新风,减轻了群众负担,让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。将移风易俗在“积分制”中全程展现,可以广泛发动群众共同参与乡风文明建设中来,让群众在“抢着干”“比着干”的鼓舞下推动移风易俗再上新台阶。同时也要发动群众主动参与“一约四会”中来,把反对高价彩礼、反对婚丧事大操大办、反对铺张浪费等作为重要内容,严格执行婚嫁彩礼、礼金、宴席等事宜的“限高”标准,要让先进文化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,用新时代新文化的号召力力促群众实现“要我移”变成“我要移”。

推进移风易俗,建设文明乡风是个系统工程,只有持之以恒抓移风易俗,反复抓、抓反复,最终才能让铺张浪费、婚丧大操大办等陋习销声匿迹。因此,我们基层干部既要认真走心更要细致用心,要主动作为、带头作为、细致作为,真正让先进的观念深入人心,让思想自觉引导行动自觉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,更好地与基层社会相适宜,让文明之花在广袤的农村大地绽放。(桐城市黄甲镇人民政府 王琴 )

责任编辑:吴燕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