桐城文明网

桐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  桐城市文明办  主办

他山之石

为了传递温暖与爱——访《唐山大地震》导演冯小刚

来源:[db:来源]   发布时间:2018-06-22

 

    我跟观众之间的通道是非常畅通的

    记者:遇到唐山大地震这样的题材,很多导演通常会采取宏大叙事的方式来表现,影片中塑造的主要人物,也往往选择抗震救灾的英雄。您为什么没有采用这种表现方式,而是选择了一个平凡的家庭?

    冯小刚:每个人都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那样的宏大叙事,“波澜壮阔”、“万众一心”,但是这些东西怎么表现?在我看来,这些宏大的主题,比如《集结号》,就必须得通过“谷子地”这个具体的人,观众才能看到牺牲的价值和意义。所以唐山方面来找我,我就马上想到了《余震》这部小说。

    记者:已经看过电影的观众都反映,影片中有很多“哭点”,非常感人。在既要让观众产生共鸣又不引起反感这个度的把握上,您是如何处理的?

    冯小刚:拍摄过程中你的感情走向要跟观众一致。不在于你哭不哭,而在于是不是能让观众把他自己的感情拿出来一部分放在里面。

    这部电影里表现的很多东西是人之常情。我尽可能准确地表现这些人物的痛苦,以此跟观众的内心之间建立起一个通道,这对电影导演来说很重要。这个通道的建立、畅通,其实是要求导演对观众有一个比较客观、准确的判断。

    我觉得我跟观众之间的通道是非常畅通的。原因就是,其实我更多的时候是一个观众。当然我不能猜透所有观众的心理,但我们既然拍的是一个大众电影,那也就是说要尊重大多数观众的感情。

    为什么好多导演觉得观众不懂自己拍的电影呢?就是他们人为地切断了和观众之间的通道。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一些导演说,“我不愿意委屈自己,迎合观众”,实际上就是他认为观众比他肤浅,他对生活的认识比观众深刻。我想这一定是一个很大的误会。

    观众需要能够调动他感情的电影

    记者:您谈到导演的感情要和观众同步,您个人在这部影片中想要表达的是什么?

    冯小刚:我拿到一个剧本的时候,并没有想通过这个片子来表达什么,最直接想到的就是这个剧本有没有意思,这个剧本是哪个类型的。《唐山大地震》的剧本是一个灾难片,关于心灵的灾难,这一点打动了我。我觉得把这个拍成电影之后,它会打动观众。我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能不能做到这一点上。

    对我来说,有意思比有意义还重要。如果观众看完一个电影后说它有意思,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评价。

    拍这么一个电影还不能机关算尽,我觉得就是要顺着自己的感性、直觉走。对我来说,李元妮这一家人承受的苦难已经太大了,所以我本意上还是希望最后可以看到他们的重逢、谅解。就是说大家都会看完了流眼泪,但是哭完了还是对生活抱有一些希望。我觉得这不是官话,我就是本能地有这么一个愿望。

    好比我们每个人的心上都盖着一个盖子,这里面装着很多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和爱。虽然这个电影表现的是苦难,但我希望掀开盖子的时候,也就是每个人从电影院走出来的时候,心里都有一点温暖的感觉。

    记者:不论是前两年的《集结号》还是这部《唐山大地震》,很多观众和业内人士都愿意把它们归类为主旋律电影,但与过去的主旋律电影不同的是,《集结号》创造了当年的票房神话,已经看过《唐山大地震》的观众和媒体也一致给予好评。怎样才能把主旋律影片拍得更有意思,更好看?

    冯小刚:我没有把它们当主旋律来拍。我觉得创作是自然的分娩,我想的就是既然要拍电影,就得拍得言之有物,这个电影不能是一杯白开水,它得能够打动人。

    比如《集结号》是战争片,也没有明星。但当时它的票房一直压着一些同期上映的、有很多大明星的电影往上走。所以我觉得观众对有感情的电影有强烈的需求,这也是我对票房的信心所在。

    所有会有好票房的电影,势必会形成一个大的话题。《唐山大地震》一定会形成一个大的话题。一旦这个电影形成了话题,它的票房会超出你的想象。

    记者:《唐山大地震》还会在海外发行,您希望海外的观众从这个电影里了解到什么信息?

    冯小刚:我们民族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,为什么能够一次一次劫后余生,一直走到今天?我觉得通过这部电影,外国观众就能明白。我们的感情是什么样的,我们对爱的理解是什么样的,都可以在这个电影里找到答案。这个电影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到这个民族的善良和爱,这个民族是可歌可泣的。

责任编辑:[db:作者]